发布日期:2025-07-10 22:13 点击次数:64
7月2日,一场连接理论知识与生态实践的堆肥活动,在经开区第五学校的花园里展开,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苍耳社的大学生与在校中学生携手合作炒股配资开户,通过实践,体验了从学习到动手、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生态教育过程。
哪些厨余材料适宜堆肥?如何有效解决堆肥发臭问题?怎样加速缓慢的发酵过程?活动伊始,活动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杨光炤聚焦这三个核心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操作技巧,引导同学们理解堆肥背后的生态原理,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看似简单的堆肥,实则是一场精妙的生态‘微调控’——碳氮比与湿度是两大黄金密码。”杨光炤介绍,这两个核心参数如同生态系统的“调节阀”,其平衡与否直接决定了堆肥的成功与否。
随后,带着理论知识,大学生与中学生共同走进校园花园,将所学付诸实践。准备咖啡渣、杂草、落叶、菜叶、玉米芯等堆肥原料,将玉米芯等硬质原料破碎,进行预处理,称重记录并精准配比,混合装箱。“后续,学生们还要持续跟踪堆肥箱内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随着环境温度上升,堆体中心温度稳步攀升,目标区间为 55-70°C。”杨光炤解释,此温度范围是微生物活动旺盛、堆肥高效腐熟的重要标志。温度数据的记录,不仅是对实践成果的监测,更是对堆肥生态过程的直观学习和理解。
展开剩余45%参与堆肥实践的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亲手操作和持续观察,抽象的生态系统概念,如物质循环、微生物作用等变得具体可感,让大家对书本中学到的环境知识与生态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杨光炤告诉记者,活动展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可行性与价值,是校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从课堂的理论认知到花园的亲手实践,从大学生的引导到中学生的参与及后续观察,这场堆肥活动,诠释了知识如何转化为行动力。它不仅是将“菜叶变沃土”的物质转化过程,更是一场关于生态认知如何萌芽、深化与传递的教育实践。后续也将与学校继续合作,协同探索能持续浇灌青少年的生态意识,并为构建更有效的生态教育范式积累经验。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冯晓瑞 通讯员 袁一丹炒股配资开户
发布于:北京市上一篇:外盘期货配资公司 赤峰五狐家政:月子篇--夏季该怎样坐月子?注意事项!_空调_身体_妈妈
下一篇:没有了